应用本品常见以下不良反应:
⑴神经系统常见的不良反应:头晕、共济失调、嗜睡和疲劳。
⑵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水的潴留和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发生率约10%~15%。
⑶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stevens-johnson 综合症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皮疹、荨麻疹、瘙痒;儿童行为障碍,严重腹泻,红斑狼疮样综合症(荨麻疹、瘙痒、皮疹、发热、咽喉痛、骨或关节痛、乏力)。
⑷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腺体病,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尤其注意),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语言困难、精神不安、耳鸣、颤、幻视),过敏性肝炎,低钙血症,直接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肾脏中毒,周围神经炎,急性尿紫质病,栓塞性脉管炎,过敏性肺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再障,中毒性肝炎。
本品应用过量可出现肌肉抽动、震颤、角弓反张、反射异常、心跳加快、休克等。
治疗措施有:
⑴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或中毒现象应停药。
⑵内服大剂量本品的清醒病人,可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并洗胃、给予活性碳或轻泻药、利尿等。
⑶严重中毒并有肾功能衰竭时可透析,以降低血浆卡马西平浓度。
⑷小儿严重中毒时可换血,并需继续观察呼吸、循环、泌尿功能数日。
⑸对症、支持治疗。有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者可予阿托品治疗,血压下降可用升压药。如有骨髓抑制,可选用利血生、叶酸、鲨肝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