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发作又称心因性非痫性发作,或假性发作,属非痫性发作的一种类型。该病由心理因素所致,各种诱因特别是情绪、环境因素可诱发发作。临床表现为各种躯体化症状,感觉或运动障碍,可伴有紧张、焦虑、恐惧和其它精神症状。在临床上很难与器质性病变所表现的症状区分,故容易被误诊,尤其是被误诊为痫性发作而接受抗癫痫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严重的医源性伤害;且有时与其他疾病并存,易与造成漏诊,延误必要的治疗。由于心因性发作的治疗有别于其他疾病,因此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对心因性发作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无准确的资料。国外基于医院的资料显示,心因性发作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9-1.5/10万/年,约为癫痫发病率的4%,且占癫痫中心就诊的“难治性癫痫”人群的20%左右。由于这些患者是通过视频脑电监测明确诊断的,故可能低估了心因性发作的真正发病率。心因性发作的好发年龄为20~30岁之间,但也可见于4岁的儿童和70岁以上的老人,2/3的患者为女性。
心因性发作的发病机制
尽管心因性发作从表明上看类似痫性发作,但客观本质是不同的。痫性发作是由脑部损害引起的神经元的过度放电所致,而心因性发作是由心理障碍所引起。心因性发作可以被一定的诱因诱发,同时也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患者停止发作。
迄今为止,心理因素如何导致心因性发作的机制不清。一些学者认为本病为分离障碍,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是躯体化表现。人们已清楚认识到,在心因性发作和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分离障碍和躯体化趋向具有明显相关性,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或不同的内在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