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

文章来源:癫痫知识 发表时间:2017-08-12

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

  患有癫痫的女性妊娠的胎儿畸形率较正常人高,导致这一不良结果多与服用抗癫痫药物有关。



  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中,苯妥因钠的致畸率高达11%,而且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内眦赘皮、斜视、双眼距过宽、耳异常、大嘴及突唇、唇裂、腭裂、低鼻梁、鼻上翘等颅面异常;心脏缺损、小头畸形、精神迟滞、指甲发育不全;还可表现为子宫内发育迟缓。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也不容忽视,该药导致的胎儿异常包括脊柱裂、智力迟滞、行为障碍、尿道下裂、胼胝体部分发育不良、室间隔发育不良等。另外卡马西平、扑米酮、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也有一定的致畸作用。


  新一代的抗癫痫药物包括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非氨酯、替加平、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及左乙拉西坦等,它们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良好,蛋白结合率低,多不产生芳烃氧化代谢物,但是,目前尚未明确这些药物没有致畸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资料的进一步证实。因此,各国的癫痫治疗指南都明确提出育龄期女性妊娠后应谨慎使用抗癫痫药物。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本栏目最新

本栏目热点

  • 网站首页
  • 癫痫百科
  • 癫痫病医院
  • 癫痫病治疗
  • 癫痫小发作
  • 癫痫病药物
  • 癫痫病病因
  • 癫痫病症状
  • 癫痫病寿命
  • 癫痫病遗传
  • 小儿癫痫病